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运行将满10年,揭牌以来进出口总值扩容3倍 每分钟逾1万美元外资“到账”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0日    浏览量:385   字体大小:  A+   A- 

今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揭牌运行满10周年。10年来,一揽子开创性政策相继推出,一系列突破性实践深入开展,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发布数据显示,从挂牌到2022年底,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新设外资项目超1.4万个,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这一数据相当于每分钟就有逾1万美元实到外资“到账”。

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了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其中包括推动构建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发布中国首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外商投资备案管理,在制造业、金融业等数十个开放领域落地一批全国首创外资项目。深化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率先推出一线“先进区、后报关”、区间“自行运输”、二线“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以及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等措施。建成运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企业数超过60万家,支撑全国超1/4货物贸易量的数据处理。

二是坚持要素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了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其中包括创设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等试点,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4万个,累计发生本外币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142万亿元。设立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面向全球的平台,推出原油期货、20号胶等一批创新产品,上市全国超过一半的国际化期货期权品种,全国首单液化天然气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今年3月落地。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设立上海数据交易所,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场内交易,累计挂牌数据产品近1500个。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政策,建立外籍高层次人才永居推荐“直通车”制度等。

三是加强政府自身改革,提升了治理现代化水平。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开展“证照分离”“照后减证”“一业一证”等试点,已在31个行业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5000多张,平均审批时限压减近90%,申请材料压减近70%,填表要素压减超60%。率先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经营主体登记确认制、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创新简易注销等经营主体退出机制等。

四是聚焦产业发展所需创新制度供给,率先开展集成电路监管创新试点,推出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货物入库时间较以往压缩两个工作日。实施医疗器械注册人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等制度,上市一类新药21个。推出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和研发用物品入境便利化试点,实现特定研发用物品高效便捷通关,无需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深化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区内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已超500公里,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海大桥智能重卡项目开启“真无人”测试,成为全球最长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场景。

总体来看,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动力,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区域发展能级全面跃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约占上海同期30%。2022年区域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总额的30%。

新闻发布会上,上海海关副关长张翼介绍,10年来,上海海关全面完成国务院印发3版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涉及海关任务,先后推出“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期货保税交割”“保税展示交易”“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等68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其中33项已在全国复制推广,“改革试验田”作用显著。

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已基本构建了一套对标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海关监管制度框架,试验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建立起国际自由贸易园区通行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模式,助力构建前沿产业发展体系。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从设立之初2013年的0.7万亿元,稳步增长到2022年的2.1万亿元,规模扩容3倍。

2019年8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后,上海海关又以建设全国唯一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为抓手,推动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以来,进出口总值快速增长,2022年突破2000亿元,今年前7个月进出口总值1518亿元,同比增长51.9%,增幅位居全国前十大综合保税区首位。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