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船舶海工

550亿!错位竞争!船厂有机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9日    浏览量:342   字体大小:  A+   A- 

 日前,福建省发布了我国首个电动船舶发展省级专项方案,并提出加快“电动福建”建设。而就在今年3月,四川省也发布了“电动四川”行动计划,提出对现有具备条件的货船进行受电设施改造,支持建设一批电动船充换电码头示范项目;此外,我国建造的世界上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旅游客船“长江三峡1”号也在今年3月完成首航……种种迹象表明,电动船舶正在已成我国内河流域环保船舶的“新宠”,风头大有盖过国家力推多年的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的态势。

 

有业界人士认为,近年来LNG动力船推广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面临经济优势不稳定、发动机技术待优化、加注设施建设困难等问题,电动船的加入与蓬勃发展,或许将引领我国内河环保船舶的未来发展趋势。但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电动船和LNG动力船是当前环保船舶中的“宠儿”,两者各有优势、互为补充,适用领域有所差异,绝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就电动船目前技术发展情况而言,电动船五至十年内还不足以与LNG动力船形成竞争关系,不过,随着燃料电池船用等技术的突破,电动船的应用或将更加广泛,并进入目前LNG动力船适用领域,与LNG动力船形成充分的竞合关系。

 

两者互为补充

 

LNG动力船适用于2000吨级以上吨位、长距离运输的货运船舶,而纯电动船舶更适用于公务船、渡船、小型游船和较小吨位短距离运输货船。

 

在“双碳”目标愿景下,环保船舶成为船舶脱碳的重要抓手。其中,得益于国家多方位的鼓励与支持,LNG动力船的发展已渐成规模;电动船舶则因可以实现零排放、推进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得到青睐,在近两年的内河航运中“大放异彩”。从政策方面看,《内河航运发展纲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多项国家政策都提出鼓励发展LNG动力船、电动船。这充分说明LNG动力船和电动船在推进内河绿色发展、能源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等面各具优势,需统筹协调发展。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建红表示,大力推广应用LNG船是当前业界共识,也是国家及行业多年来力推的,近年来也已取得显著成效。

 

据悉,经过多年的推广,我国LNG动力船发展已进入快航道。2020年5月29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广东省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完成约1500艘LNG适改船舶动力改造,建成并运营19座LNG加注站;2021年10月14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与广州港船务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广东省首批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项目合同;2021年11月2日,“绿色珠江”工程LNG单一燃料动力船舶两型首制船——3000载重吨散货船“达峰3001”号、2000载重吨散货船“中和2001”号顺利交付。截至目前,“绿色珠江”工程各项关键技术实现全面突破,今年将迎来交船高峰。

 

而电动船的发展其实也经历了很多年,2018年前由于技术与需求方面的限制一直发展缓慢,不过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环保政策频出,近年来开始发力。有相关机构分析认为,随着国家政策向电动船舶领域的倾斜以及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船舶电动化有望继续加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我国仅电动船用锂电池的市场规模就达550亿元。

 

“应该说,两者发展互为补充。”李建红表示,LNG动力船的推广应用不会因为电动船的“加入”而改变“航道”。电动船发展虽快,但目前主要为纯电动船,而且数量还很少,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船舶、燃料电池船舶等的发展还有待研究和攻关。他还指出:“两者的适用范围也互为补充,LNG动力船适用于2000吨级以上吨位、长距离运输的货运船舶,而纯电动船舶因振动小、噪音低、减排优势突出、舒适性高,更适用于公务船、渡船、小型城市游船和较小吨位短距离的货运船舶。” 李建红认为,随着技术装备成熟、标准法规完善、配套设施健全,长远来看,LNG动力船和电动船在不同领域都将得到推广应用,两大市场均有足够大的增长潜力,预计五到十年内,在长江干线部分主流货运船型领域,LNG动力船和电动船不会形成明显的竞争关系。

 

有业界技术专家表示,在未来电池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后,电动船的应用领域将大幅扩大,或进入较大型船型市场。

 

共性问题待解

无论是推动应用LNG动力船还是电动船,国家都应该予以相应的资金支持,用于技术攻关及全产业链建设。

 

LNG动力船和电动船作为内河流域主力环保船舶,在互补发展的同时,还面临一些共同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内河LNG动力船舶发展起步较早,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也较早,但在推广应用方面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李建红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国际LNG价格波动较大,国内LNG采用市场化方式定价,导致船舶应用LNG经济优势不稳定,航运企业对LNG的价格波动存在担心;LNG动力船建造成本高于传统柴油动力船舶,航运企业在经济性优势不明显且缺乏政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采用LNG动力的意愿不强。此外,船舶LNG加注网络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航运企业对LNG供应保障存在担忧,也是造成LNG动力船推广应用受阻的重要因素。

 

而加注网络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也是目前发展如火如荼的电动船所面临的。国内纯电动船发展尚处于起步期,其大多采用锂电池动力系统,由于续航里程有限,需要岸上设置充换电设施,但这些设施目前还严重不足。现在业界开始布局和研制氢燃料电池船,也面临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

 

针对LNG动力船与电动船推广应用中遭遇的难题,李建红建议,强化顶层设计,统筹组织协调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加强试点示范应用,加快其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对于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这一现状,李建红表示,无论是推动应用LNG动力船舶还是电动船舶,国家都应该予以相应的资金支持。针对LNG动力船,可总结已建成船舶LNG加注站的建设运营经验,推动更多加注站加速投入运营;针对电动船舶,不仅要支持充电设施建设,还应布局换电设施及电池废旧回收体系等产业链建设。

 

对于如何有效推动电动船示范应用,李建红表示,除需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之外,还应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研究提高船用动力电池技术性能,提升电池安全性、可靠性水平,降低建造及运营成本,提升船用电力推进变流变频技术和设备国产化水平,深入研发大容量电动船设计、岸电接驳及快速充电系统成套技术;同时,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完善船用动力电池、充换电、移动式电源等相关技术标准等。

来源:中国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