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船舶海工

年产18艘超大型LNG船!上海再发力打造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8日    浏览量:8   字体大小:  A+   A- 

7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上海市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实现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LNG运输船、双燃料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型比例达到80%,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

方案提出,长兴岛将打造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高地,高技术船舶研制能力全球领先,LNG运输船、邮轮等研制能力显著增强,具备15款以上世界主流船型建造能力;打造世界级核心技术策源高地,先进技术创新力、行业标准引领力跻身国际一流,新发布10个以上型号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建成2个以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以上国家级中试平台;打造世界级韧性产业链集聚高地,总装牵引核心配套集聚,引育100家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配套水平显著提升;打造世界级创新生态引领高地,支持引进3家以上国际重点机构,推动5家以上优质企业深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为了实现目标,方案提出了研制世界级高端装备、突破世界级核心技术、建设世界级韧性产业链、建设世界级旗舰工厂、培育世界级创新生态五项重点任务:

(一)研制世界级高端装备  

LNG运输船。具备年产18艘超大型LNG运输船建造能力,建造效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推动低温液货围护、输运、监测控制系统研制及装船应用,中小型LNG运输船自主配套水平达到90%以上,超大型LNG船配套水平达到80%以上,完成特大型LNG运输船设计建造。形成乙烷运输船、液氨运输船、液化石油气船等船型全谱系研制建造能力。

大型邮轮。建设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大型邮轮总装建造基地,加快开展大型邮轮设计,引育一批综合电力、轮机机械等核心系统配套企业集聚邮轮配套产业园,形成国际主流大型邮轮船型建造能力。

海工装备。提升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浮式储油再气化装置等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设计建造能力。布局深海采矿全系统装备研制,重点攻关采矿船、深海采矿车等关键装备以及矿物输送、布放回收系统等核心系统,推动深远海装备海试验证。

特种船舶。强化破冰船、汽车滚装船、维保船等多型号特种船舶综合研制能力,突破海冰建模与冰载荷预报、滚装系统联调、远程支援等关键技术,支持大功率推进、高精度极地通导等核心系统配套。推动破冰船从中冰级向高冰级、中型向重型跨越,汽车滚装船向新能源车适应性改进,维保船多功能集成应用能力提升。 

未来船舶。推动研发设计海洋核动力装置,加快形成海洋核动力装备建造能力。推进远洋船舶智能航行、自主决策等前沿技术研究,建设智能船舶模拟实训场,开展“船岸云”协同自主航行测试。

港口装备。研制高效岸边起重机、绿色轮胎式电动起重机、港口专用无人驾驶运输装备,实现核心零部件及自动化子系统本土配套。突破港口智能化作业管控关键技术,研发智能化生产调度和资源管理系统,研制自动化率95%以上的港口装备系统,实现港口装备国际市场份额第一。

(二)突破世界级核心技术   

加强技术攻关。研究流体模拟、力学分析等底层技术,突破低温液货围护、电力推进、电磁控制等关键技术,布局智能航行、极地科考、深海作业等先进技术,推进低碳燃料动力系统、低温液货系统等核心配套研制,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等新兴技术赋能船舶海工装备设计建造。围绕智能制造与智能船舶、深海装备与资源开发等,开展集成性、系统性科研攻关。研发港口装备智能操作系统、重型自动导向车国产域控制器等关键技术与系统设备。

深化协同创新。支持优势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研发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船舶结构分析等专用软件,研制船用特种金属、绝热材料等关键材料,推动综合电力系统、节能减排装置等关键系统装备实船应用,支持深远海全天候驻留浮式研究设施建设。提高融合转化能力,推动研制满足特需场景需求的运维船、观测船、破冰船等特种船舶与水下作业装备等海工装备,保障特需场景功能实现与产能供应。

推进中试验证。建成陆上LNG低温工程试验中心,加快开展LNG低温液货系统装备中试验证。建设磁性控制、流体分析等实验室及中试基地,开展吊舱推进器、减摇鳍、电磁设备等关键装备中试验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海洋作业装备模拟与实验验证、船海智能制造与无人装配产线中试验证,深化绿色动力、远海保障研究。建设数字化制造仿真船舶智能制造中试平台,形成工艺技术研发、应用验证、装备测试评价适配验证等专业化中试服务能力。

(三)建设世界级韧性产业链   

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强化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总装牵引,围绕动力推进、甲板机械、舾装设备等通用系统,巩固提升大型结构件、船用电气设备、特种泵阀等通用装备配套供应能力;聚焦大型LNG运输船低温液货系统、极地船舶破冰系统、智能船舶自主决策系统等高技术船舶专用配套系统,加快推动低温绝缘模块、液货监测控制设备等核心配套协同攻关及产业化落地,实现高技术船舶核心配套产业集聚。

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提升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园发展能级,建设大型LNG运输船、大型邮轮配套产业园,提高园区数智化水平,推动园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技术改造。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企业、园区、投资机构等协同招商,促进内外资创新合作,招引船舶海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

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支持总装制造与供应链服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成本总量核算、价值流分析等方式,实现供应链管理精益化,加强产品数据、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系统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优质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示范,推动完善碳排放管理和碳足迹核算标准计量体系。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船舶海工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推进船舶海工领域垂类模型发展、工业软件研发及应用,促进全流程智能化。

加强区域产业链联动。联动浦东、宝山布局邮轮研发设计、总装建造及系统配套,临港新片区开展甲醇、氨等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研制,推进装船应用。引领联动长三角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围绕大型LNG运输船低温液货系统、大型邮轮安全保障系统、暖通空调系统、船用发动机关重件等,提升关键环节长三角配套能力。

(四)建设世界级旗舰工厂   

建设数字智能工厂。开发船舶设计大模型,推进船舶全三维数字化智能设计平台、复杂系统数字孪生体系研发应用。突破智能船体、智能机舱等关键技术,提升智能切割、智能焊接等关键工艺,研制应用高效建造智能装备,建设高效率智能车间和智能堆垛仓储物流系统,推进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生产执行等数字化系统数据贯通,建立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打造船舶、海工装备、港口装备智能工厂标杆。

强化绿色工艺应用。支持船坞绿色改造和绿色设备更新。推进船舶设计制造协同管控,加强轻量化设计、模块大型化设计、无余量生产工艺和新材料应用。建立船厂供应链协同管控、碳足迹管控。推广绿色氢能消纳技术应用,推动新型环保水雾喷砂除锈、超高压水除锈等修船技术工艺革新。支持企业加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升级改造。

提升修理改装能力。扩展大型LNG运输船、大型邮轮、汽车滚装船等高技术船舶及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浮式储油再气化装置等高端海工装备修理改装及检验,打造新能源船舶改装和装备试验平台,强化双燃料动力、脱硫脱硝等核心系统改装能力,建设绿色智能船舶海工装备修理改装旗舰工厂,提供检测维修、系统升级等增值服务。

(五)培育世界级创新生态   

强化产业要素供给。推动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已开发岸线投入产出强度,推动未开发岸线聚焦邮轮、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等高技术船海装备。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指标,提高投资强度与产出。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以“招投联动”等方式导入优质项目。加强能源、特种气体等资源供给和污染物处理设施建设。

加强产业人才保障。加强人才引育,梯队化培育船舶海工产业高技术研发人才、一线高技能人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等,提供人才落户、随迁子女教育等多方面保障。推动商品房、租赁住房等多渠道房源供给。

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围绕轨交22号线工程,加快推进地铁小镇建设,引入社区卫生中心、商业综合体等功能性项目,打造“产、城、人、文”一体的新型产业空间和生活社区。支持建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长兴实验中学、船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机构。发展工业旅游,推动文旅项目开发,打造高品质海洋文化。

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全球船舶海工领域优质企业和综合服务提供商,推动国际船级社等船海领域国际重点机构入驻长兴岛。举办“中国(长兴岛)LNG船产业链发展大会”等国际船舶产业高端论坛和专业展会,推动企业与国际船东供需对接。支持相关主体深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规则、规范、标准制定。

据了解,长兴岛是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造船基地之一,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其中,江南造船主要建造液化气船、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等多型船。沪东中华造船主要建造大型LNG运输船和超大型集装箱船,是我国LNG运输船领军企业。上海中远海运重工为全球综合运力最大的企业中远海运下属公司,主要经营常规、特种和高性能船舶的修理、制造和改装。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主要生产港口机械设备和大型工程船舶,是全球最大港口机械设备制造基地,驻岛央企手持订单总金额超3000亿元,生产任务已排至2030年。

目前,长兴岛21公里的岸线聚集了4家央企和众多产业链配套企业,岸线腹地7.13平方公里的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有20块共计155.5公顷的可出让产业用地可继续承接配套企业。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入选上海市第二批特色产业园区,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获评上海市首批产业协同创新特色园区,已建成中国(长兴岛)LNG船舶配套产业园、海洋科技港二期、梧桐园标准厂房、长兴海洋基地孵化器、海洋家创客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

为支持长兴岛建设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相关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引进重大项目,对重大产业项目最高给予项目投资30%、最高1亿元的支持;对其他先进制造业项目最高给予项目投资10%、最高1亿元的支持;同时,在岸线资源、工业用地、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符合条件的配套企业实施贷款贴息政策,给予贴息最高支持50%。

此外,政策提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船舶海工装备配套协同攻关,推进装备研发、试验、应用,最高可按核定项目总投资的30%比例予以支持,单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1亿元。对符合条件的购置新设备和相关软件等投入,按核定项目总投资的10%比例予以支持,单个项目最高1亿元,智能工厂能级提升最高支持1000万元。支持联合组建创新平台和建设共性服务平台,单个平台最高支持5000万元/年;支持推动装备认证,对取得资质认证或型式认可的主体单位累计最高支持500万元,对装船应用的首台(套)装备最高支持2000万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