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热点报道>>临港新片区成立两周年

钜派视角: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发布,中长期产业格局已然形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6日    浏览量:588   字体大小:  A+   A- 

 近日,上海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聚焦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打造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区域创造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初步实现“五个重要”目标。

 

 

抓住机遇,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自2002年临港地区开发建设以来,累计签约项目达517个,总投资超3345亿元。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正式挂牌成立。2020年,临港新片区工业总产值完成17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2亿元,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9%和55%,目前临港新片区初步形成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10平方公里的“东方芯港”特色园区正式开园,已落地亿元以上规模企业40余家,总投资累计超过1500亿元,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未来临港新区主要聚焦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前沿产业。

 

 

与此同时,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平台等5个科技创新功能型平台落地,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和国际联合实验室启动建设,包括滴水湖金融湾项目开工、全国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航运贸易服务功能持续强化,运营高效的航运枢纽基本建成,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22万标箱,助力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1年领跑全球。临港新片区整体经济发展呈稳中加速态势。

 

 

另外,S2公路、G1503公路、两港大道、轨道交通16号线等主要对外通道陆续完工,“环+射”路网结构逐步成形,对外与内部交通不断完善,优质基础及高等教育资源、配套医疗服务体系、大型商业设施逐步集聚,临港新片区的营商与生活不断优化,顺利步入发展新阶段。

 

 

“五大目标”,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经济区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建成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区域创造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大幅跃升,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成为上海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枢纽节点,并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增长极,以及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具体表现为:

 

 

开放型政策和制度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目标,形成新一轮政策制度供给。

 

 

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

 

 

发挥开放优势,集聚创新资源,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国际协同创新。

 

 

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功能持续彰显

 

 

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8年基础上翻两番,年均增速达到25%左右。培育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跨境金融服务、新型国际贸易、现代航运服务、数字信息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等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功能型平台,累计认定总部机构50家左右。

 

 

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要求,助力上海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常住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左右。

 

 

高效能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打造“放管服”改革先行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精细化、数字化治理能力大幅提高。

 

 

“双轮驱动”,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引人瞩目的高端制造业总体规划方面,临港新片区将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强化高端产业引领,打响“数联智造”特色品牌,建立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科技产业集群,深度融入全球高端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集中力量建设7大“硬核”产业。

 

 

1、集成电路产业。

 

 

在集成电路制造、贸易、核心装备、关键材料、高端芯片设计等领域,形成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尤其是圆片级、扇出型等先进封装技术研发量产,推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突破,加快12英寸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2、生物医药产业。聚焦创新药研发、新技术赋能医疗服务,建设集聚研发、生产、测试、展示等功能的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引进和发展“五新”化学药,推动新型生物技术、药物、治疗技术产业化。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左右。

 

 

3、人工智能产业。打造“平台+应用”人工智能生态链,加速“AI+”多元应用场景落地,推动无人驾驶、智能工厂等应用示范,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试验区,建设城市级智能服务AI试验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左右。

 

 

4、民用航空产业。建设“大飞机园”特色产业园区,初步构建集设计、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围绕大型客机、机载系统、发动机等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2025年,航空航天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左右。

 

 

5、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加大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力度,营造产业生态体系。在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和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方面实现突破,提升国产化配套比重,加速推动整车企业供应链国产化、本地化。到2025年,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左右。

 

 

6、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瞄准尖端硬核的装备制造业,集中攻克一批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建设世界级智能制造中心。推进动力装置核心技术研发,促进国产动力装置加快迈进国际先进行列。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

 

 

7、新型特色产业。加快推动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在储氢、制氢、加氢等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探索氢能物流、氢能大巴、氢能重卡等典型应用示范,建立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体系,拓展绿色再制造新模式,聚焦新一代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积极参与6G标准研究,打造海洋高端装备技术研发、综合试验、企业孵化等产业链条。

 

 

钜派投资集团资产管理事业部董事杨杨女士认为,通过对相关文件的仔细研读,我们认为,以临港新片区为代表的浦东新区产业的全面升级发展,将通过科技创新、贸易拉动、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手段将自我优势辐射覆盖整体长三角地区,在其GDP高增速的驱动下,芯片、创新药、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翻倍式增长”或具有确定性,这其中,培育相关技术优势的龙头公司快速发展,实现其对产业链引领作用不可忽视,也会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将成为拉动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科技类企业将迎来新的投资机会。值得投资人关注的是,未来两年铁路等交通领域也会成为重点投资对象,特别是区域类龙头企业有望获得新增订单。

 

 

参考资料:

 

 

上海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图读懂!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今天公布

 

 

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主题投资机会展望

来源:新浪证券